太阳集团app首页首頁 | English

黨團學工+

黨建專欄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團學工 > 黨建專欄 > 正文

每日黨史學習|革命道路的确立

發布人:日期:23-02-14 16:03浏覽數:

•從曆史關頭的變與不變,回望百年大黨的風雨兼程;

•從時代背景的同與不同,解讀百年大黨的勝利密碼。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會議一緻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8個決議,總稱《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古田會議關于建黨和建軍的正确決策,為形成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證。

這個時候,毛澤東開始思考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革命的出路到底路在何方?古田會議後第七天,即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寫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提出:那種“全國範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衆後建立政權的理論,是與中國革命的實情不符的”。

他指出:中國是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争奪的半殖民地,由此就發生統治階級内部長期混戰的現象,有了紅軍和遊擊隊的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有了在四周白色政權中小塊紅色區域存在和發展的可能;紅軍、遊擊隊和紅色區域(也就是在局部地區内的革命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産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鬥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結果,并且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毛澤東總結了各地紅軍、遊擊隊和根據地建設的經驗,指出必須采取“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經由鄉赤衛隊、區赤衛大隊、縣赤衛總隊、地方紅軍直至正規紅軍這樣一套辦法的,政權發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他着重地指明堅持農村根據地鬥争的意義。

毛澤東的上述論述,實際上提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在農村地區開展遊擊戰争,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思想。這标志着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已初步開辟出來了。

文字:黃璟琦

編輯:郭文靓

一審:楊書恒

二審:黃欣

三審:周孝貴


上一條:每日黨史學習|西柏坡精神

下一條:比賽速遞|“紅色故事我來說”千人演講比賽(二十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