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學習,是中國共産黨與生俱來的鮮明品質。中共中央落腳陝北後,總結曆史經驗教訓,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環境,比任何時候要來得複雜;我們的任務,也特别來得繁重與艱難。我們的民族,正與敵人進行着決死的搏鬥,要在這個空前的曆史戰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因之必須我們要努力地學習。”在毛澤東号召下,黨在延安時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學習高潮,開啟了依托幹部學習教育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革命的生動實踐。
二.主要内容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不久,即在瓦窯堡恢複“馬克思共産主義學校”,并與“中共陝北特委黨校”合并,正式定名為“中共中央黨校”(1937年2月,中央黨校進駐延安)。12月,瓦窯堡會議提出,“必須大數量的培養幹部”。此後,中共北方局、華中局、西北局等相繼成立黨校,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等相繼創建。陝甘甯邊區所屬的地方黨委,也建立一些幹部學校,對幹部進行輪訓。
1938年9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針對“我們黨的馬克思列甯主義的修養”“很不普遍,很不深入”的狀況指出:“領導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鬥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着重地緻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後,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1939年2月,中共中央設立幹部教育部,專門領導全黨的馬列主義學習運動和在職幹部教育。3月,正式發布《延安在職幹部教育暫行計劃》。5月,幹部教育部召開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毛澤東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全黨的同志,研究學問,大家都要學到底,都要進這個無期大學”。6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對開展起來的學習運動作九條指示。
1940年初,中共中央先後發布《關于幹部學習的指示》《關于在職幹部教育的指示》,推動幹部學習,并采取一系列舉措抓好貫徹落實。這一時期,為确保幹部學習的“持久性與經常性”,中共中央确立在職幹部平均每日兩小時學習制度,并将5月5日馬克思生日定為幹部學習節。進一步明确以“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為主的學習内容,并組織編撰和翻譯馬恩列斯的著作及蘇聯的教科書,例如《馬恩叢書》《列甯選輯》《哲學選輯》《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政治經濟學》等。為了“使每個人都學有所得”,普遍建立幹部學習小組,并根據參加學習的幹部從事工作、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劃分為甲、乙、丙等不同類别的小組,分别規定不同的教育課程,分别指定教員、指導員幫助學習。“為了把學習運動更加推進、更加提高”,注重開展經常性學習檢查。“全延安在職幹部學習的總檢查,每四個月一次,由中央幹部教育部領導舉行之。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産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曆史時期,也是黨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大範圍深入系統組織全黨學習教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将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 “一天不讀報是缺點,三天不讀報是錯誤”,黨的高級幹部以上率下、帶頭學習。
●“要使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注重在學習中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以理服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制定一套完善、正規的學習制度”,着力構建高效管用的學習制度體系。“工作忙就要‘擠’,看不懂就要‘鑽’”,堅持“分級分類”與“因材施教”相結合,不斷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文字:郭文靓
排版:黃璟琦
一審:楊書恒
二審:黃欣
三審:周孝貴